鎏金、包金、贴金、镀金、描金都是什么?


发布时间:

2021-06-25

人们常说鎏金、包金、贴金、镀金、描金等,还有烫“金”、亚“金”等与金有关的名称很多。这些称谓与金制作工艺或制品有关,有些工艺或制品用的是真金,有的却是黄色的其它金属。人们往往容易混淆,现简单介绍如下:

人们常说鎏金、包金、贴金、镀金、描金等,还有烫“金”、亚“金”等与金有关的名称很多。这些称谓与金制作工艺或制品有关,有些工艺或制品用的是真金,有的却是黄色的其它金属。人们往往容易混淆,现简单介绍如下:

 

鎏金

这是一种古老的传统工艺,考古证实这种工艺在战国中期就已开始。鎏金工艺主要将金和水银(汞)合成金汞漆,然后把金汞漆按图案或要求涂抹在器物上,再进行烘烤,使汞蒸发掉,这样金就牢固地附在器物的表面了,根据需要可以分几次涂抹金汞漆,以增加鎏金的工艺效果。器物上的鎏金很牢固,不易脱落。

 

镀金

真正的电镀镀金工艺发展的时间不是很长,仅有一百多年的历史。但其技术已非常成熟,目前大多数艺术品、珠宝首饰、高贵装饰和精密工件等采用镀金。镀金层具有防腐蚀、耐磨损、而高温的作用,金黄色的光泽无比美丽。镀金方法有氰化物镀金法、低氰化物镀金法和无氰镀金法等。镀金分为两类,一类呈同质材料镀金,另一类是异质材料镀金。同质材料镀金是指对黄金首饰的表面进行镀金处理。它的意义是提高首饰的光亮性及色泽。异质材料镀金是指对非黄金材料的表面进行镀金处理,如银镀金,铜 镀金。它的意义是欲以黄金的光泽替代材料的色泽,从而提高首饰的观赏效果。

镀金质量的优劣是视镀金层的厚度多少,光泽亮暗为准。现在国际上通行的镀金首饰标准是:好的镀金首饰镀层厚度在 10 微米- 25 微米,一般的镀金首饰镀层百度在 2 微米- 3 微米,如果在 0.18 微米以下镀层的首饰,就不能称为“镀金”而称为“涂金”,它属于廉价的首饰工艺。

镀金按其工艺特点,有无氰镀金与有氰镀金两种。目前,镀金的质量是有氰(氰化钾)镀金为好,它的色泽、附着性、耐磨度都优于无氰镀金。近年来,随着电镀技术的进步,镀金工艺又有新的突破,过去镀金首饰只有一种黄金色。现在法国、美国、日本的镀金首饰有三色,甚至更多的色彩。被称为三色金的彩色金电镀,有玫瑰、银白、金色、黑色、蓝色等几种。一般来说,同质镀金的镀层不需要镀得太厚,它只要达到 2 微米就可以了。异质镀金的镀层则应该厚一些。有的国家规定,此类产品镀金的镀层必须达到 10 微米以上,国际上有的公司对镀金的镀层则要求更高,达到 12.5 微米才为合格。

 

贴金

贴金需要金箔作原料,金箔可以贴成光滑的表面,也可以加工成精美的图案。许多皇宫寺庙的雕梁、塑像面部常常采用贴金,使得建筑无比辉煌。贴金是一种传统、特殊的工艺,在现代包金工艺还没有诞生时,贴金与包金是同一意思,它是将很薄的金箔包贴在器物外表,起保护作用。由于有了现代包金工艺,贴金工艺成了一项独特的工艺。传统的贴金工艺,是先将成色很高的黄金,打造成极薄的金箔片,此时,金箔具有很强的附着性,对一些光滑的材料有着很好的互吸性。过去除了一些工艺品需要贴金外,大量的贴金用于佛像、招牌、建筑物等。贴金对一些不能用镀金和包金技术进行加工的产品,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。在国外,不少大型装饰物和一些非金属物品的外表处理,都用贴金工艺来进行加工。

包金

薄的包金用金箔,主要作豪华饰物和建筑的装饰,与贴金有些相似。厚的包金用金片,这种工艺往往用于大型金属工艺品和一些首饰外部的制作。目前市场上有不少国外进口的包金首饰,这类首饰的外观与黄金首饰毫无二致,金光灿烂,五彩缤纷,令人爱不释手,可价格较低。如此效果得归功于它的那层“艳装”,即包金层。包金首饰的内在材料并非黄金、白银之类的金属,而是一些铝、铜、锌等的合金材料,在这些材料的表面裹上一层黄金,像包装纸一样将内在材料包覆起来,起到装饰作用,以此来与黄金首饰媲美。包金首饰的优劣依赖于包金工艺的成败。这一工艺有很高的要求,如美国生产的包金首饰必须注明其特性及 K 金所占比例,譬如( 1/10.14K.GF )型,即包 14K 黄金材料的首饰,它的包金量须占整个首饰重量的十分之一,否则便是不合格的。倘若包金材料采用 10K 以下的黄金,或者包金重量不到整个首饰重量的二十分之一,是不得用“包金”这一名称的。包金首饰的耐磨度很高,我们可以见到一些用了几十年的包金首饰,外表色泽依然如故,丝毫不露内芯,它的使用寿命比镀金首饰长。

 

描金

这是一种传统的工艺,将金溶于汞和盐类溶液中,再将汞和盐类溶液加热蒸发掉,然后就得到金粉,用这样的金粉就可以描绘装饰,甚至可以用来画图,抄经文等。

K 金

K 金的“ K ”是外来语“ Karat ”一词的缩写,完整的表示法是这样的: Karatgold (即 K 黄金), K 金的计量方法是:纯金为 24K ( 100% 纯金量), 1K 的含金量约是 4.166% 。用“ K ”来计算黄金含量的方法出于地中海沿岸的一种角豆树。角豆树开淡红色的花,结的豆荚长约 15 厘米,豆仁呈褐色,可制胶。这种树无论长在何处,所结的豆仁大小都完全一样,所以,古时候人们把它作为测定重量的标准。久而久之,它便成了一种计量单位,以用来测量珍贵、细微的物品。那时钻石和黄金的计量也使用这一单位,也就是“ Karat ”。直到 1914 年,国际上才把“ Karat ”规定为现在的标准。今年, K 金成为首饰市场的焦点。漫步商店珠宝专柜,面对五颜六色的 K 金饰品,消费者可能会问:这些都是 K 金首饰吗? K 金是怎么合成的?

K 金是由纯金加入其他材质加工而成的。由于用纯金制作首饰太柔软,难以镶以镶制各种精美的珠宝首饰,尤其用纯金镶嵌珍珠、宝石和翡翠等珍品时容易丢失,因此,从古代起,人们就知道在纯金中加入适量银、铜、锌等金属就能增加黄金的强度和韧性,这样制作而成的金饰称为 K 金首饰。

K 金可以根据需要配制成各种颜色,如黄金与铜等混合后是红色,称为红 K 金,在国际上流行的 K 金首饰各种颜色较多,有橘红色、香槟酒色、苹果绿色、黄色、红色、青绿色、乳白色、黑色等十几种,统称为彩色 K 金首饰。

另外,还有 K 白金。黄金中混入 25% 以上的钯或镍,就是白色的金,组成它的主要成分还是黄金,而它的叫法就叫 K 白金。

大家了解了 K 金的含义和计算方法,那么也就不难知道 K 金有多少种了,按国际标准, K 金分为 24 种,即 1K 到 24K 。不过,作为首饰用的 K 金种类达不到 24 种,目前,世界各国采用的首饰材料都不低于 8K 。这样实际上真正算作首饰用的 K 金种类是 17 种。

在这 17 种 K 材料中, 18K 和 14K 是使用最多的,它在各国首饰业都是主要首饰原料。为了丰富各种 K 金的表现力,国外在含量标准不变的情况下,调节其它合金配比系数,合成色彩各异的 K 金。据有的首饰杂志报道,现在黄金的配比有 450 种,最常用的有 20 种,例如, 14K 中有 6 种:红色、红黄色、深黄色、淡黄色、暗黄色、绿黄色; 18K 也有 5 种:红色、偏红色、黄色、淡黄色、暗黄色。

以上的工艺技术都是采用的黄金,以下几种工艺名称尽管都与“金”字有关,然而其使用材料却不是黄金。

烫金

一些硬皮图书或奖状为了美观,印的字都是金光灿烂,这就是人们称为的烫金。其实,烫金所用的材料是氧化铝或铜粉,在高温下用字模一压就把字体牢固地烫在书皮上了。这主要起到装饰作用。

亚金

目前,市场上出现一些黄色工艺首饰,价格比较低,销售人员称之为亚金首饰。其实亚金不是真正黄金,甚至根本不含黄金。只是亚金具有 18K 金的光泽和颜色,有的具备 18K 金耐腐蚀的特性和不易改变颜色。我国对亚金材料进行了一定的研究和运用。研制的亚金在色泽上极似黄金,抗腐蚀性能略亚于黄金。例如,其变色性:在恒温试验箱内腐蚀 100 小时,仍能保持较高光泽度而基本不变色;在室内环境中大气腐蚀二年基本不变色。亚金材料制成首饰,可以不需要镀金,这不仅为国家节约大量黄金,还避免由于氰化镀金造成环境污染。

晋金

这种金属含有十余种金属元素,其加工性能、色泽与黄金非常相似,甚至抗氧化、耐磨、耐腐蚀等性能超过黄金。然而比重仅为黄金的 40% ,价格是黄金的 1/10 。晋金十分适合仿金首饰的制作。晋金在工业上广泛采用,部分替代黄金材料。

稀金

稀金首饰就是用稀金材料制作的首饰。稀金材料是一种以铜为主要原料、添加稀土及其它成分的新颖仿金材料,它具有耐磨性好,质地坚硬,色泽酷似黄金而不易褪色的特点。鉴于它具有上述优于一般仿金材料的特点,使它成为制造较高档仿金首饰的一种材料。

用黄金制成的首饰,价格是较昂贵的,用一般的镀金仿金首饰,价格虽便宜,但镀层极易变色,失去装饰能力,用稀金材料加工制成的首饰,色泽可呈现 18K 或 20K 金黄金,不易氧化褪色,很适合日常配用。最近,国内一些生产厂家还开发了一种新的稀金首饰,叫做稀金磁性药物保健首饰。这种首饰除了具有一般稀金首饰特点外,还有特殊的医疗作用,对某些常见病、慢性病有一定的疗效。据国内一些医疗科研机构鉴定,它的保健作用是较明显的。稀金磁性药物保健首饰的开发成功,标志着首饰的用途有了突破,它将为首饰的多用途开辟出一条新路。但必须注意的是,稀金首饰尽管在色泽上可呈 18K 或 20K 的金黄色,但它不是 K 金,不要误当 K 金,以便遭受经济损失。

市场上有的首饰压有印记,除有生产厂家的印记外,还有首饰的成色符号,如 24K 、 18K 、 Pt900 等。有的首饰成色印记是 18KP 或 18KF ,前者表是是 18K 镀金,后者表明是仿制的 18K 金,如亚金等。